安装巴氏杀菌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,涉及工艺、设备、安全、卫生等多个方面。安装质量直接决定了生产线的运行效率、产品安全、能耗以及日后维护的难易程度。
以下是安装巴氏杀菌线需要注意的关键事项,可以分为几个核心阶段:
一、安装前的规划与准备(最关键的一步)
这一步做得好,可以避免后续绝大多数的问题和额外成本。
工艺参数确认:
产品类型: 不同产品(如牛奶、果汁、酱料、啤酒)的粘度、酸度、含固量不同,所需的杀菌温度、保温时间差异很大。必须根据产品特性精确确定工艺参数。
产能需求: 明确每小时多少吨或多少升的产量,这决定了泵、管道口径、换热器面积、保温管长度等所有核心部件的选型。
加热/冷却介质: 确定是使用蒸汽、热水还是其他介质进行加热;使用冰水、冷却塔水还是乙二醇溶液进行冷却。
场地勘察与规划:
空间布局: 精确测量安装场地,规划设备的进场路线、就位顺序和最终布局。不仅要考虑设备本身的长度和宽度,还要为操作、维护、清洗(CIP) 预留足够的空间(例如,泵和换热器周围需有1米以上的空间用于拆装维护)。
公用工程接口:
水: 确认冷却水、清洗用水的压力、流量和温度是否满足要求,并预留接口。
电: 确认电压、频率、功率是否匹配,做好电缆布线规划。
汽: 确认蒸汽压力、温度和质量(是否干燥、洁净),并规划好蒸汽管道和冷凝水回收管道。
气: 确认压缩空气的压力和质量(是否需要无油无水)。
地面与排水: 地面必须平整、坚固(通常需要环氧地坪),能承受设备重量。排水沟渠必须畅通,坡度合适,确保清洗和跑冒滴漏时排水迅速。
通风: 设备会散发大量热量和湿气,良好的通风能保证车间环境舒适并防止设备电气部分受潮。
设备验收:
设备到货后,立即开箱检查,对照清单核对所有部件、配件、说明书是否齐全。
检查设备在运输过程中是否有磕碰、变形或损坏,特别是板式换热器的板片、温度传感器等精密易损件。
二、安装过程中的核心注意事项
基础与水平:
设备机架、储罐等大型部件的底座必须完全调平。不平的基座会导致设备受力不均,影响泵和电机的同心度,导致振动、噪音和机械密封损坏。
管道安装(卫生级管道的核心):
坡度: 所有产品管道必须设有适当的坡度(通常向流动方向或排水方向倾斜),确保能完全排空,防止微生物滋生。
避免死角: 管道焊接必须采用自动 orbital welding(轨道焊接),确保内壁光滑无凹陷。三通、阀门的安装必须避免产生无法被CIP清洗到的死角(死区长度应小于2倍管径)。
支撑: 管道必须有牢固、稳定的支撑(管夹、支架),防止运行中震动和下垂。
材质: 所有与产品接触的表面必须是316L不锈钢,并进行表面处理(如机械抛光、电抛光),保证光洁度Ra<0.8μm。
关键部件的安装精度:
泵: 离心泵、正位移泵(如转子泵)与电机必须严格对中,使用百分表进行精细调整。错误的对中是泵损坏最常见的原因。
换热器: 板式换热器安装时,压紧尺寸必须符合厂家要求,不能过紧或过松。板片组和胶垫要排列整齐。
仪表: 温度传感器(Pt100)和压力表的安装位置必须正确(如必须安装在保温管段的出口以确保读数代表最低温度),并且要便于日常校验。
保温:
对所有热段管道和设备(杀菌段、保温段、热回收段)进行高质量保温。保温层厚度要足够,外包装(不锈钢皮或塑料)要密封好,这不仅是为了节能,也是保障员工安全和稳定工艺温度的必要措施。
电气与自动化:
所有电缆应穿线管或走线槽,避免杂乱。
传感器(温度、压力、流量) 的信号线应与动力电缆分开走线,防止干扰。
确保所有设备良好接地,保护人员和设备安全。
三、安装后的调试与验证
安装完成不等于结束,调试是确保设备按设计运行的最终环节。
压力测试与清洗:
首先对管道系统进行水压试验,检查所有焊缝和连接处是否有泄漏。
进行预操作清洗,冲洗掉管道内在安装过程中可能残留的焊渣、金属碎屑和其他污染物。
单机调试与联动调试:
先单独测试每个单元:如泵的转向是否正确,阀门开关是否到位,仪表显示是否正常。
然后进行无水联动调试,检查程序逻辑(如CIP程序、生产程序)是否正确。
热调试与温度仪表校验:
引入介质(水或产品)和热源进行实际运行。
最关键的一步: 使用经过计量认证的便携式精密温度计对杀菌温度进行现场校验,确保控制柜上显示的温度与物料的实际温度一致。这是产品安全的最终保障!《GB 12693-2010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乳制品良好生产规范》等法规强制要求定期校验。
调整平衡罐液位控制、调节阀开度等,使系统流量和压力达到稳定平衡。
人员培训:
设备供应商必须对操作工、维修工进行系统培训,内容包括:工作原理、操作规程、CIP清洗流程、常见故障排除、日常维护保养等。